中心主任:骆仲泱教授,浙江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先进能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2024年《支撑能源转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指南编写专家。担任教育部能源动力学科教指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主任、浙江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以及《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主编和《Applied Energy》《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等20个国内外期刊编委。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特级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政府特殊津贴、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浙江省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多项个人荣誉奖。主要从事生物质能利用、煤炭分级利用及能源清洁利用等方面研究。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科研项目六十余项,包括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4项,面上2项,重大国际合作4项等。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88篇,获发明专利97项,编写教材/专著17本。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8项,其中包括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创新团队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
中心副主任:王勤辉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浙江“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计划第一层次,“十二五”期间“863”项目首席专家,“十三五”期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洁净煤联盟先进煤转化负责人。主要从事煤、生物质及固体废弃物流化床热解气化燃烧高效综合利用及碳减排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省部级奖8项,其中研发的生物质流态化清洁高效燃烧技术获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心副主任:王智化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第十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08-2010年留学瑞典隆德大学,师从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燃烧学会会士、磷光测温技术的开创者和引领者M.Aldé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煤和气体燃料的燃烧及污染控制、燃烧及流动的数值模拟、激光燃烧诊断等。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课题1项、装发快速扶持项目1项、中国航发产学研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973”计划课题1项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已在国内外能源领域权威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Fuel》《Energy and Fuels》《Flow,Turbulence and Combustion》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20余篇,Google学术总引用12000+,h指数55,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1部,科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文专著2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30余项,1项发明专利获2017年度浙江省专利金奖。
中心副主任:王涛教授,长期从事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与矿化利用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在新型低能耗CO2化学吸收剂、高效热质传递碳捕集装备与节能工艺、CO2矿化多元固废联产大宗混凝土建材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相关成果应用于我国首个年15万吨燃煤电厂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年万吨级二氧化碳矿化养护混凝土示范工程。在Environ. Sci. Technol.J. Phys. Chem. Lett.Applied Energy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共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牵头制定我国首个火电行业二氧化碳化学吸收溶液管理行业标准;参编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4项;主要参编《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评估报告》《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等我国CCUS领域重要著作。